【高三生物】期末考重点内容一览 — 下篇
时间:2019-08-28 18:28:17标签:
必修二
考点一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精子的形成过程;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4.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5.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量变化;
6.各时期图像与曲线图分析;
7.受精作用。
考点二: 基因的分离定律
1.假说演绎法;
2.杂交实验的要点;
3.相关概念区分;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5.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6.分离定律中的特殊现象;
7.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计算。
考点三: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4.多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问题;
5.9:3:3:1的变形;
6.基因自由组合的计算。
考点四: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
1.萨顿的假说;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类比推理与假说-演绎法的比较;
4.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
5.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概念;
6.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
7.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8.人类染色体的组成;
9.遗传方式的判定。
考点五: 遗传的分子基础
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6.DNA分子的结构;
7.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8.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9.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10.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
11.基因与脱氧核苷酸、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12.RNA的组成及种类;
13.遗传信息的转录;
14.遗传信息的翻译。
考点六: 生物的变异、育种
1.基因突变的实例与概念;
2.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3.基因重组;
4.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5.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6.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和联系;
7.染色体结构变异;
8.染色体数目变异;
9.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0.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
11.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考点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之间的关系;
4.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5.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6.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7.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
考点如此多,内心是不是有点小怕怕,下面我们把必考的答题遗传定律详细为大家解析,赶快动起手中的笔,为遗传嗨了。
分离定律3:1变形
变形一:不完全显性
变形二:致死现象(Aa×Aa)
(1)隐形纯合致死 :全部都是显性性状
(2)显性纯合致死:显:隐=2:1
(3)配子致死(注意配子致死的类型:雌配子/雄配子)
【例题】
假设猫的双瞳同色与双瞳异色是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现有三只猫,有两只双瞳同色,一只双瞳异色。让两只双瞳同色猫交配,多次繁殖出许多小猫,大概有2/3双瞳同色,1/3双瞳异色。根据以上事实,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双瞳异色为隐性性状
②此三只猫中可能有一个纯合子,子代双瞳同色猫有两种基因型
③若三只猫自由交配,繁殖多次,生下许多小猫,则双瞳同色占1/2,双瞳异色占1/2
④双瞳同色和双瞳异色猫交配一次,生出的若干只子代可能全为双瞳同色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④
答案:D
【例题】
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2:3:1,可能是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50%的死亡造成 B.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隐性纯合个体有50%的死亡造成 C.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的死亡造成 D.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极核有50%的死亡
答案:B
变形三:复等位基因
【例题】
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其相应的基因型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植物的性别分别由不同的性染色体决定
B.aDa+、aDad杂交后能产生雄株和两性植株
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雄株中不存在纯合子的原因是该物种缺乏aD的雌配子
答案:D
变形四:从性遗传
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A和a控制),但雌牛中的杂合子表现为隐性性状。现让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牛和无角雌牛杂交,F₁中雄牛全表现为有角,雌牛全表现为无角,再让F₁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₂的表现型及比例
F₂的雌牛中,有角∶无角=1∶3
F₂的雄牛中,有角∶无角=3∶1
变形五:母性遗传与母系效应
母系遗传指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不论正交或反交,子一代总是表现为母本性状的遗传现象。母系遗传是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征,如图所示:
母性效应(母性影响)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
如果实的果皮和种皮
变形六:表现模拟问题
自由组合定律9:3:3:1分离比
02
变形一:显性基因累积效应
(A和B作用效果相同,显性基因数目越多,效果越强)
1:4:6 4:1
变形二:致死现象
【例题】
(多选)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下图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
A.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且绿色纯合致死
B.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C.F1的绿色非条纹的个体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1∶1∶1∶1
D.亲本P中黄色非条纹个体是杂合体
答案:ABC
变形三:随机组合
【例题】
节瓜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节瓜的性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其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B.实验一中,F₂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纯合子占
C.实验二中,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₁正常株的基因型也为AABb或AaBB
D.实验一中F₁正常株测交结果为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 2∶1
答案:B
遗传部分重点必考内容与典型例题记得动动手指收藏哦。
算的我们的大脑已经嗨了吧?接下来我们用选修三内容稍作缓解一下哦。
选修三
我们一起来回忆高频考点——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 “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 “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 “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
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 目的基因是指: 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
2. 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
3. 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双链复制
(4)过程:
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为单链;
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5)特点:指数(2
n)形式扩增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
1. 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 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 ,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 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 常用的转化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 ,其转化方法是:
先用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 ,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3. 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 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DNA-DNA)技术。
2. 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方法是采用分子杂交(DNA-RNA)技术。
3. 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4. 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生物抗虫或抗病的鉴定等。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
1. 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2. 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3. 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4. 基因诊断:又称为DNA诊断,是采用基因检测的方法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了基因异常或携带病原体。
要想轻松自然的学习,那就熟练掌握这些干货!成绩就是你的!你的!你的!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