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中一年级试题免费下载
时间:2019-05-17 13:40:12标签:
化学试卷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S-32 Cl-35.5 K-39 Cu-64 I-127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下列仪器中,需要加石棉网加热的是( )
A.烧瓶 B.试管 C.容量瓶 D.蒸发皿
2.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
|
A |
B |
C |
D |
用品 |
|
|
|
|
有效成分 |
NaCl |
Na2CO3 |
Al(OH)3 |
Ca(ClO)2 |
用途 |
做调味品 |
做发酵粉 |
做抗酸药 |
做消毒剂 |
3.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Fe2+、)变为棕黄色(Fe3+)。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氧化性 B.还原性 C.碱性 D.酸性
4.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青蒿素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她的研究组第一个用乙醚(低沸点的一种有机溶剂)提取青蒿素,则该提取过程中用的分离提纯操作是( )
A.蒸发结晶 B.萃取蒸馏 C.过滤蒸发 D.结晶过滤
5.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Cu B.蔗糖 C.C2H5OH D.HCl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6的降雨是酸雨
B.金属钠着火应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SO2、NO2、可吸入颗粒物等过量排放导致雾霾
D.当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7.下列化学品对应的标志正确的是( )
A.天然气 B.汽油 C.浓硫 D.高锰酸钾
8.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能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
A.二氧化碳与强碱溶液反应 B.锌和硫酸反应
C.铁和氯气反应 D.氯化铝溶液和烧碱溶液
9.下列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快速可行的方法是( )
A.观察溶液颜色 B.用玻璃棒各蘸少许涂在纸上 C.常温下是否与铜片反应强 D.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测量质量变化
10.下列变化过程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
|
|
A.蘸有浓盐酸与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有白烟产生 |
B.Fe(OH)2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放置变成红褐色 |
C.打磨过的铝箔加 热熔化但不滴落 |
D.Na2O2加入水中 后,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11.用一定方法可除去下列物质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其中所加物质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
|
A |
B |
C |
D |
物质 |
Cl2(HCl) |
Na2CO3(NaHCO3) |
NaCl溶液(I2) |
FeCl2(FeCl3) |
除杂试剂 |
NaOH溶液 |
HCl溶液 |
CCl4 |
Cl2 |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次氯酸见光分解:HClO=HCl+O2↑
B.稀硫酸与铁粉反应:Fe+2H+=Fe2++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2-4=BaSO4↓
D.NO2气体通入水中:3NO2+H2O=2H++2NO-3+NO↑
13.可以证明次氯酸是弱酸的事实是( )
A.有漂白性 B.可与碱发生反应
C.见光能分解 D.次氯酸钠中通入CO2有次氯酸生成
14.选择合适试剂完成甲、乙两组实验。甲组:检验含Fe3+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2+,乙组:检验含Fe2+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3+。下列试剂及加入试剂顺序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甲组 |
乙组 |
A |
先加新制氯水再加KSCN溶液 |
NaOH溶液 |
B |
酸性KMnO4溶液 |
KSCN溶液 |
C |
KOH溶液 |
氯水 |
D |
铁粉 |
酸性KMnO4溶液 |
1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gH2所含原子数目为NA
B.64g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C.1mol/LNaOH溶液中Na+的数目为NA
D.6.4g铜与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16.用化学方法区别NaCl、MgCl2、AlCl3、CuCl2、FeCl3和NH4Cl现有六种溶液(必要时可加热),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
A.KSCN溶液 B.AgNO3溶液 C.NaOH溶液 D.BaCl2溶液
17.将少量氯水滴入KI溶液中,用力振荡,再加入少量CCl4,振荡后静置,现象为( )
A.液体无色 B.液体分层,上层为紫色,下层接近无色
C.液体呈紫红色 D.液体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为紫色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O2的漂白原理与氯水相同
B.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C.SO2是酸性氧化物,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SO2与CO2
D.用水吸收硫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可用于工业制备硫酸
19.依据硫元素的化合价判断,下列物质中只具有还原性的是( )
A.H2S B.SO2 C.S D.H2SO4
20.下图是汽车尾气催化转化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汽车尾气足雾霾成因之一,主要有CO、NO
B.整个过程中NO2既是生成物又是反应物
C.整个过程中氧元素被还原,氮元素被氧化
D.过程②中会有反应:2NO2+4CO4CO2+N2
21.为了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加热后产生的三种物质,将混合气体缓慢通过检验试剂,并记录现象,下列实验能够达到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流程及现象 |
A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澄清石灰水→无水硫酸铜 紫色褪去 变浑浊 变蓝 |
B |
无水硫酸铜→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澄清石灰水 变蓝 紫色褪去 变浑浊 |
C |
无水硫酸铜→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澄清石灰水 变蓝 紫色变浅 变浑浊 |
D |
无水硫酸铜→品红→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澄清石灰水 变蓝 褪色 紫色褪去 变浑浊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8分)
22.(4分)反应Cu+Cl2CuCl2中,化合价升高的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氧化剂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被氧化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反应中消耗了2molCu,则生成__________molCuCl2。
23.(4分)现有下列4种物质:①SO2、②NO2、③FeCl2溶液、④NaHCO3溶液。其中,常温下为红棕色气体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可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__________:焰色反应呈黄色的是__________;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是__________。
24.(8分)在一支试管里放入一小块铜片,注入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再给试管加热,充分反应。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试管中铜片还有剩余,硫酸__________(填“已”或“未”)消耗完毕,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反应中有0.02molH2SO4被还原,则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__________mL,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5.(11分)某小组同学通过对比实验了解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死皮赖脸是他们撰写的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序号 |
实验步骤(内容) |
现象 |
① |
在贴有标签a、b的试管中分别加入1.0gNa2CO3固体和NaHCO3固体,观察外观。 |
|
② |
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摸试管底部。 |
试管__________放热现象更明显(填“a”或“b”) |
③ |
继续向两试管中分别加入10.0mL水,用力振荡,观察现象。 |
|
④ |
再分别向两试管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
溶液均变红,颜色较深的试管是__________(填“a”或“b”) |
⑤ |
最后分别向两溶液中滴加足量盐酸。 |
红色褪去,均有无色气体产生。经计算生成气体的量a__________b(填“>”“<”或“=”) |
⑥ |
加热大试管一段时间。(注:棉花球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
|
|
(1)请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报告中的内容。
(2)已知:20℃时Na2CO3的溶解度为20.5g。由实验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现象可知,20℃时NaHCO3的溶解度小于20.5g;如果向饱和Na2CO3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现象是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由实验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得出结论的原因__________。
26.(8分)用图示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2)滴入稀硝酸之前,应该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并伸入瓶中,塞好胶塞。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
(4)验证NO的还原性操作是__________。
27.(9分)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氨气实验。
(1)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干燥管中盛放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填名称)。
(3)请在方框中画出收集一烧瓶氨气的装置。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可选用__________试纸,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右图装置做喷泉实验。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4分)氯气及其相关产品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
(1)氯气属于有毒气体,在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时,除必须进行尾气处理处,还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若在生活中遇贮氯罐意外泄漏,应__________(填“顺风”或“逆风”)疏散,消防员喷洒稀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①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氢气,下列也可用于吸收氯气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NaCl溶液 b.FeSO4溶液 C.Na2SO3溶液
②写出①中你选择的吸收试剂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庭中常用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与洁厕灵(主要成分盐酸)清洁卫生。某品牌消毒液包装上说明如右图。
注意事项: 1.本品对棉织品有漂白脱色作用,对金属制品有腐蚀作用。 2.密闭保存,请勿与洁厕灵同时使用。 3.保持期为一年。 |
①分析“对金属制品有腐蚀作用”的原因__________。
②需“密闭保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洁厕灵同时使用”会产生有毒的氯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若空气中氯气的含量超过0.1mg/m3就会引起中毒。某液氯生产车间在一次测定空气中氯气的含量时,测得消耗了0.001mol/L的KI溶液100mL,为了判断空气中氯气的含量是否超标,还需要获得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热门文章